24小时全国服务热线
点击量:638 时间:2024-10-14
中国绿色时报8月13日报道“在那遥远的地方,有位好姑娘,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,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……”唱着西部歌王王洛宾这首脍炙人口的民歌,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银滩,这块美丽神奇的草原便出现在眼前。光明村,地处金银滩草原西北部,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,犹如一颗美丽的明珠护佑着神奇广阔的青海湖。2008年8月,海晏县正式启动集体林改试点工作,作为试点村,光明村奏响了林改的华彩乐章。
让百姓明白林改就是致富路“集体林地怎么个分法?种下一株苗子,长成一根干木头截子,这么瘠薄的土地上栽树能活吗?分给我们的林地以后怎么管护?分给我们的林子自己能砍伐吗?能在分给自家的林地里放羊吗?……”林改伊始,农牧民疑虑重重。光明村是一个半农半牧村,这里世代居住的农牧民虽然有着植树造林的传统,但由于自然条件严酷,造林成活率低,生态极其脆弱。让森林环绕村庄,让农田丰腴肥沃,让家庭生活富裕,是村民们永远的梦想。
“林改的核心就是明晰产权,落实农民作为集体林地的经营主体,把集体林地的经营管理交给农民,让老百姓像耕种庄稼一样去侍弄林地,充分调动农民务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真正形成全社会办林业的氛围和格局。”当一份份林改宣传单、一本本政策宣传册发到了老百姓手中,当县、乡、村林改咨询站建立了起来,当花儿、平弦、藏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将林改政策融汇,光明村的农牧民明白了:林改就是他们的致富之路。
此时,光明村的老百姓对林改有了自己的看法,“林改政策实在好,集体林地个人用,树木产权归自己,政策兑现到个人,看好管好务劳好,迟早就会有收益”。让百姓“把心放在肚子里”“林改,会不会走过场?村干部会不会为自己和他人谋私利?”这些都是林改前光明村老百姓心中普遍存在的疑虑。为了使老百姓“把心放在肚子里”,光明村的林改始终严格执行“四签字两不准”要求,对有关数据、决策结果进行榜榜公示。光明村有一块宜林沙荒地,面积3000多亩,毗邻青海湖畔,距村庄40公里。
那里虽然地势平坦,但地块上没有任何勘界参照物,要把这样一块地准确无误地分至全村226户农牧民家庭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勘界前期,县林业局技术人员实地踏查,应用地形图和GPS,用3天的时间详细绘制了这块林地的导线测量图,图上每个农户家庭应分林地长多少米、宽多少米,四至清楚,GPS定位点精确。勘界当天,天降大雪,气温只有0℃左右,但农牧民仍然自己租用客车、手扶拖拉机前往勘界地点,自发当起了勘界“监督员”,当看到最后一户的勘界结果跟预计的面积准确无误时,农牧民和村干部直竖大拇指,“分地分得这么准,现在的技术员砝码(厉害),我们服了”。
让林改唱响致富最强音根据全省统一部署,光明村将林改、新农村建设、绿化投资机制改革进行了有机结合,不仅全村有林地、宜林地、灌木林地等各类集体林地都明晰了产权,就连村庄的路旁、农田旁等“四旁”绿化也进行了承包。目前,云杉、圆柏、连翘、丁香、青杨等省里拨款购置的树苗都已发给农户,村民们正在林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,进行村庄统一绿化作业。此外,农田边设计了104条林带构成农田林网,由农户自己准备青杨插干造林。
各户按照承包合同的约定承担起管护抚育的责任。一时间,整个村庄就改变了模样,连翘花开了、丁香花开了,群众高兴地说:“要不是林改,我们的庄子什么时候才能变成今天的样子!”。
本文来源:威斯尼斯人老品牌官网-www.cvdds.com